日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6)》,報告指出,我國老齡化呈現三大特征:老的快、農村老人多、女性老人多。預計未來5年我國養老金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2055年老齡化達到峰值,老齡人口達4億人,占比27.2%。
報告建議,基礎養老金計發中,應該由以個人歷史繳費工資為基數,改為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解決參保者退休后養老金待遇因居住地變化而產生差異。
報告指出,以65歲以上老齡人口看,2015年為1.5億人,占比為11.6%;預計2030年達到2.8億人,占比為20.2%;2055年達到峰值,4 億人,占比27.2%。其中,2040年以前是人口老齡化最快的時期,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平均每年上升0.5個百分點。
此外,女性老人多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壽命高于男性。從各年齡段老人性別比看,65-69歲的老齡人口,男性基本與女性持平,或略少于女性;但70歲以上各年齡段女性明顯多于男性,年齡越高,女性人口越多。三是農村老人多,2040年前,農村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每年上升1個百分點,速度是全國的兩倍。從各層級的城市來看,城市規模越大,老齡化速度越慢。
從應對老齡化,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來看,可以進一步放開計劃生育政策,加大財政對生育補貼、降低孩子撫養成本等以提高國民總和生育率。
報告指出,我國養老金現有存量已經超過5萬億元,預計未來5年我國養老金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部分的計發與“統籌區域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掛鉤”,然而這樣不利于基金收支穩定。在基本養老保險繳費階段,企業可以在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范圍內選擇,設置一個動態區間的原因是不同企業 的盈利能力和工資水平不同。
因此,報告建議,應該將基礎養老金計發中,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的做法,改為以個人歷史繳費工資為基數。既可避免全國統籌過程無法確定社會平均工資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參保者退休后的養老金待遇可能因為居住地變化而產生差異。
此外,目前我國在崗的60萬名養老服務人員的考試、評級、薪酬、激勵機制等暫時缺乏,為盡快彌補養老服務人員的需求空缺,最近一到兩年內需盡快解決護理人員的職稱、薪酬等問題。